发布时间:2020-08-10 00:00:00 发布人:中煤地质
近日,由中国建筑旗下中建安装承建的南京滨江lng储配(一期)epc总承包项目迎来重要进展,lng(液化天然气)三层金属全容罐外罐主体施工完成。
近年来,南京市天然气季节性供应不均衡的问题凸显,冬季用气需求量是夏季3倍以上,出现“气荒”现象。作为南京市重要民生项目及国内容积最大的lng三层金属全容罐,一期项目投用后,储备的天然气可供南京应急使用10天左右,将大大提升南京的冬季保供能力,这也是国内首次在城市燃气调峰站工程上使用浸没式燃烧器供气工艺。据悉,一期项目计划今年底达到试运行条件。
两个“蘑菇屋”,提“气”
项目建设的两个储罐,从外形上看似两个“蘑菇屋”,含三层金属壁,外罐则由14层2.5米高的金属带板焊接而成,总容积为6万立方米。该低温储罐结构复杂,构配件、材料种类多,储罐涉及碳钢、不锈钢和铝合金材料,对焊接质量要求高;低温储罐工作温度为零下163℃,罐体保冷质量将直接关系低温储罐能否平稳运行,这对罐体的保冷施工提出极严格的要求。
受疫情影响,施工人员和设备材料进场困难,原定复工时间延迟了20多天。“为保障施工进度,项目团队专门制定了《储罐基础施工赶工方案》。”项目经理杨建平说,“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我们及时调度资源,人员和机械设备增加了一倍,3个施工班组昼夜交替施工,如期完成了储罐基础混凝土浇筑。”
20天完成储罐基础施工,3天完成罐体承压环安装,3天完成罐顶拱梁吊装,实现1天1层金属带板安装……这项重大民生工程快速推进的背后,离不开中建安装人的奋力拼搏。自2月28日复工以来,项目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施工生产的“双线战役”,克服疫情影响,24小时连续作业,各施工节点紧张有序地完成推进。
“倒装”储罐,严丝合缝
罐基础顺利浇筑完成后,项目团队即刻投入到紧张地低温储罐安装工作中。与“正装法”不同,项目团队决定采用“倒装法”进行储罐安装施工。“正装法储罐建设采取‘搭积木’形式,先建设罐底,再一层层搭建至罐顶。该施工方法高空作业较多,存在危险因素。”项目副经理李发勋介绍,项目采用倒装法施工工艺,先在地面搭建好储罐的罐顶,再用机械吊装提升罐顶,罐壁则在地面施工完成后再逐层升高,最后再与基础底板进行无缝焊接,既减少了高空作业,又提高了工效和质量。自4月10日铺设第一张罐底板,再到安装承压环、罐顶拱梁和顶板,铺设、焊接内吊顶,这些工作均在地面作业完成。
储罐的储存可靠性也格外考究。为确保液化天然气安全有效储存,整个储罐由三层金属罐构成,像俄罗斯套娃一样,一层套着一层。
在施工过程中,焊接成为低温储罐外罐施工的一道重要工序,项目团队严控焊接质量,焊接检测一次合格率达98.3%,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自南京进入梅雨季节,焊接工作受到较大影响,大雨天无法进行焊接工作。“下雨了,工人就往回撤,天一晴就立刻出来赶工。”项目总工蒋勇表示,外罐顺利落地后,可遮挡雨水,使内部两层金属罐的施工不受天气影响。
“智慧工地”,全周期管控
非最高等级环境管控期间,皆可维持正常施工;条件允许的区域内可全天候运土,且获得夜间施工许可,lng储备项目享有这等利好,究竟有何“秘技”?
南京滨江lng储备项目位于长江东岸,为保护生态环境、保障施工进度,中建电子运用互联网技术,联合五大系统搭建成了全方位覆盖的“智能化工地管理平台”,为区域指挥中心提供实时、准确的数据,让各级监管单位实时掌握工地现场各种动态,实现劳务、安全、环境、材料各业务环节的智能化、全周期管控,提升建筑工地的精益管理水平。为有效控制工地扬尘污染,项目部在施工现场建立了扬尘在线监测系统,通过传感监测设备,实时监测空气质量,一旦pm2.5达到限定数值,整个工地的抑尘装置将自动开启,及时防尘降尘。
工地内架设多个摄像头,实时监控施工现场;入口设有人脸识别闸机,从源头规范人员动态管理;管理人员在手机app上即可看到各设备采集到的信息,及时了解项目进展;平台还融入特征识别系统,进行违章抓拍并曝光,让违规行为“无处遁形”。“更关键的是,政府相关部门可以通过该平台在线监控项目施工各个环节。”项目智能化技术负责人吴可可说。
各类先进工艺和智能化技术的运用改变了传统思维中工地的模样,让工地变得“智慧”起来。目前,该项目已成功获评南京市“差别化管理工地”,并纳入南京市智慧工地管理平台监管。
尊龙注册平台的版权所有© 中煤地质集团有限公司
technical supported by:中化明达数字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