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书写“碳达峰”“碳中和”的绿色答卷-尊龙注册平台

尊龙注册平台-尊龙凯时国际娱乐 > 新闻中心 > 国资动态

中国建筑:书写“碳达峰”“碳中和”的绿色答卷

发布时间:2021-04-12 00:00:00 发布人:中煤地质

今年全国两会,碳达峰、碳中和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表明了中国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的郑重承诺。国际能源研究中心的报告显示,从全球来看,建筑行业贡献了碳排放总量的40%,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

绿色是发展的大势所趋。作为全球最大投资建设集团,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建筑)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奋力书写“碳达峰”“碳中和”的绿色答卷。“中国建筑将从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高度谋划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路径,加强科技创新,主动作为,在坚持生态优先中推动企业绿色低碳发展,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央企应有贡献。”中国建筑主要负责人表示。

变废为宝 践行绿色施工

3月31日,中国建筑广州北站安置区项目现场热火朝天:堆积如山的建筑废渣在粉碎机的轰鸣中被粉碎成细骨料,骨料与水泥、砂等一起混合搅拌均匀,再通过砖模机高频振动压制成一块块灰砂砖。

据了解,中国每年因新建、拆除、装修等产生的建筑垃圾约15.5亿吨至24亿吨。中国建筑始终践行绿色发展,倡导各项目积极开展“四节一环保”绿色施工,余气、余热、余压、余水、余料、余渣基本“吃干榨净”;自主开发绿色施工智能云平台,实时监测环境数据并自动进行预警和处理,监测能源、水电量并智能调节,综合利用太阳能、风能、空气能等绿色能源……大大提高再生利用率,节约了成本,减少碳排放。

不仅仅是项目,中国建筑多个混凝土厂站通过工艺及设备升级改造,开发预拌厂废浆渣处置工艺,主动从源头对生产固废进行控制,生产混凝土过程中的平均固废外排量由“十三五”初期的60多公斤每立方,降至“十四五”初期的4公斤每立方以下,部分单位甚至达到固废零外排。

在陕西,中国建筑承建的临潼绿色产业园,将原设计普通c30混凝土框架结构,改为采用掺入30%的城市拆迁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取代天然骨料,配置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用于混凝土框架结构,建成陕西首个再生骨料混凝土示范工程,为城市拆迁建筑垃圾再生资源产品进入结构工程开创新途径。

“十三五”期间,中国建筑先后开展固废相关省部级、国家级课题研究,形成10余项技术成果,其中《废旧混凝土再生利用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推动行业绿色建造技术的新发展。

减少碳排放,固废利用是一方面,改变生产方式尤为重要。长期以来,我国建筑业生产方式粗放、劳动效率不高、能源资源消耗较大、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比较突出,迫切需要加快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走出一条内涵集约式高质量发展新路。

中国建筑加速建筑工业化布局,牵头成立全国第一个装配式建筑科技创新联盟、建设中国首家全产业链装配式建筑智慧工厂,投资pc预制构件厂超50个,涵盖大湾区、成渝、长三角等战略区域,年总产能超600万平方米,引领行业发展。

2月25日,中国建筑承建的北大屿山医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投用,在2个半月完成524个组装建筑单元的流水化制造,1个月内完成现场安装,像搭积木一样盖房子,建设者打造了正常建设需3-4年的高品质防疫医院,并在大幅降低现场噪音的同时,减少水耗60%、节约木材80%、减少建筑垃圾80%,大幅减少了建筑垃圾和资源消耗,用科技赋能“碳中和”。

点绿成金 匠造绿色建筑

4月1日,中国建筑西南设计院高级工程师张国昊像往常一样,早早来到办公室,用电脑不断测算着一组组数据。

这是正在建设的天府新区独角兽岛,是实现未来天府新区碳中和的“试验田”。电脑显示屏上,一个圆筒形的三维图形被他不停拉拽。张国昊说,电脑建筑模型上的每个小方格,都代表一个耗电区域。

为了降低整个建筑的能耗,项目的设计方案调整了数十次。“思路体现在细节。比如通风管道,就从传统的金属管道改为布艺方案。布艺管道自带保温层,在冷暖气输送过程中能降低空调的热损耗,从而降低排碳量。”

匠造绿色建筑,在中国建筑的施工案例中数不胜数。

绿色设计构建绿色生态。在浙江,杭州慧展科技项目采用先进工艺,在核心筒墙柱大面积使用清水混凝土,不做二次装饰,减少装饰装修所依赖的各类资源。同时,在屋顶种植茶树绿化,不仅营造了闲情舒适的休憩空间,还有效降低建筑吸收的日晒热能,起到环保节能的效果;在贵州,贵阳201大厦从设计到施工综合应用39种节能生态技术,综合节能率达到61.72%。如建筑立面幕墙部分采用呼吸式双层幕墙系统,相比单层玻璃幕墙节能50%,裙楼屋面采用垂直立体绿化,绿化率达41.4%,空气相对湿度可提高10%至20%。

绿色科技助力节能减排。作为世界最大膜结构工程,“水立方”项目建设者巧妙利用内外两层etfe膜之间的“空腔”。夏季开启“空腔”,让场馆通过自然通风降温;冬季“空腔”合闭,让场馆充分吸取太阳光热,助力场馆实现冬季保温、夏季散热,节电30%以上。隔壁的冰上运动中心,建设者在冰球场地上方顶板处安装玻璃幕墙,地面铺设导光管,将自然光引入室内,每年节电约26000度,相当于一个家庭10年的用电量。深圳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改造项目建设者则采用ecotect软件进行日照分析,得到最佳遮阳角度及遮阳板宽度,在降低能耗的同时,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在屋顶设置太阳能光伏能源系统,年发电量约3万kwh,极大降低建筑物内的能源消耗。经测算,建筑整体能耗将降低至改造前的62.4%,打造既有公建改造的可复制模板。

绿色地产营造低碳空间。在武汉,中建·御景星城引入地源热泵和顶棚辐射两大系统,通过主机进行能量交换,对室内进行制冷制热,保证每户室内温度始终在18-26度摄氏之间。小区还配置武汉首个双层中空内置百叶low-e玻璃门窗系统,业主可以根据阳光进行调整百叶扇的高度和角度,以控制室内进光量,为业主提供“恒温、恒湿、低噪、适光”的绿色健康生活环境。在济南,中建国熙台一期集成采用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保温装饰一体化外墙围护结构、太阳能利用、雨水回收利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绿色建筑新技术,综合节能达65%,打造成熟科技型生态人居项目。

全国首个绿色创新建筑一等奖保障房项目——南京丁家庄保障房、天津市首个被动房——天津生态城公屋二期、江苏省第一栋木结构零碳建筑——南京江北新区人才公寓社区服务中心……更绿色,更节能,更低碳,中国建筑矢志初心,拓展绿色幸福空间。

弃碳揽绿 打通绿色动脉

3月26日,中国建筑山西白求恩医院项目组织员工及家属,前往首批国家“互联网 全民义务植树基地”——太原市阳曲县义务植树基地种下一片油松林,为助力低碳环保、蓝天保卫战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只是中国建筑弃碳揽绿的一个缩影。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这里要加一个‘沙’字。”3月5日下午,在内蒙古代表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乌梁素海我作过多次批示。现在看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还要久久为功。”

两年来,中国建筑积极开展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修复试点工程,采用“4233”生态修复治理施工模式,即四步走标准化沙漠治理、林草修复两大神器、矿山三重治理、海堤整治三步施工,推进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

目前,项目整体治理成效显著,项目团队在沙漠中铺设草方格约3000万个,种植梭梭树苗1332万株,铺设沙漠道路157公里,修复矿山面积达66.505平方公里,造林26400亩,填筑海堤236.4万立方米。初春的乌梁素海水碧天蓝,群鸟翱翔,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明显。

波澜壮阔的绿意,同样在雄安新区蓬勃焕发。

走在雄安新区大地,只见塔吊林立、绿意葱然。道路两边,百万株苗木在微风中摇曳;生态风景林区,万亩果园里苗木正茁壮生长……四年间,中国建筑已累计造林32000余亩,栽植苗木227余万株,包括白蜡、油松、侧柏、金叶榆、银杏、国槐等100余个树种,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色彩动图如梦如幻。

如今,“千年秀林”按照“异龄、复层、混交”的种植规律,加上自然生长与人工养护双重培育,“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新区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

上坝叠翠、鹭舞芳洲、水墨烟峦、花香早春……在重庆广阳岛,建设者护山、理水、营林、梳田、清湖、丰草,绿化面积达360万平方米,保护山林约118.5亩,修复山体约97.5亩,修复湖塘约86.5亩,种植18000余株乡土乔木,80余种林下地被,20余种水生植物,对广阳岛生态进行全面修复与建设,打造广阳岛十二美景。

绿色动脉,一头连接城市,一头连接自然。春暖花开,城市绿道秀美如画,吸引不少市民前来健身休闲、观景留影。成都天府绿道、成都锦城绿道、武汉东湖绿道、深圳马拉松山湖绿道……近年来,中国建筑在各地加快推进城市绿道建设,一条条城市绿道串联城市的山水人文,让市民推窗见绿、出门见园、行路见荫,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城市绿道成了绿色发展的快车道,更是居民生活的幸福道。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碳达峰”“碳中和”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更是每一个企业、每一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国建筑将推动生态环保与企业战略、生产经营、科技创新、文化建设等深度融合,打造覆盖全产业链的“绿色”竞争力。

尊龙注册平台的版权所有© 中煤地质集团有限公司

technical supported by:中化明达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